10月25日,中共十九大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中外記者見面,習近平總書記對媒體介紹各位新當選常委并代表他們發(fā)表的講話通過現(xiàn)場交替?zhèn)髯g用英語傳達給在場的中外記者,從而成為可以傳遍世界的聲音。這又為廣大外語與翻譯愛好者提供了極好的學習材料。習總書記的講話語言從翻譯專業(yè)的角度來看有難有易,但應該說難度較高的顯然還是最后結(jié)尾處最具有中國語言文學特色的“不要人夸顏色好,只留清氣滿乾坤”。
這句話英文譯文是:
Not angling for compliments, I would be content that my integrity fills the universe.
從這一翻譯出發(fā),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問題可以分析、討論。
第一個問題是專業(yè)會議口譯者在聽到原講話時必須立即做出的第一判斷是什么?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中文原文與目標語英文的差異不難得出:二者字面差異明顯較大,說明譯者首先決定做意譯而非直譯。
采取意譯方式是因為原文聽上去有中國傳統(tǒng)詩詞的特點:逗號前后兩部分形式對應,字數(shù)相等。然而,由于中西語言文字及其文學傳統(tǒng)之間存在的巨大差異,詩詞類翻譯無法從保留原文格式的角度進行直譯(所以有“詩歌不可譯”的論點),而且即使是古詩詞,譯者翻譯的對象仍然是當代的聽眾或讀者,所以這類翻譯——尤其是口譯——就必然出現(xiàn)較大變化。在這方面,過去類似場合的例子也不少。比如,習近平主席在今年7月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有這樣的話:
斗轉(zhuǎn)星移,歲月如梭。香港已經(jīng)回歸祖國20年。依照中國的傳統(tǒng),男子二十謂之弱冠,今天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的成年禮,正所謂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”。
譯文是:
Time flies fast! It has been 20 years since Hong Kong's return to the motherland. According to China's tradition, a man enters adulthood at the age of 20. So today, we are celebrating the coming of age of the HKSAR, which has grown exuberant like a bamboo or a pine tree.
原文開始的“斗轉(zhuǎn)星移,歲月如梭”簡單、概括地譯為time flies fast, 最后的“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”也處理為exuberant like a bamboo or a pine tree這樣的簡單濃縮而且十分口語話的表達方式,而不再帶有詩詞的特征。從翻譯技巧上來看,可以說這里使用了意義上的“合并同類項、提取公因式”的方法,即概括與重整,很值得借鑒。
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?!睂崿F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為之努力。中華民族創(chuàng)造了具有5000多年歷史的燦爛文明,也一定能夠創(chuàng)造出更加燦爛的明天。(2015年9月3日,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發(fā)表講話)
As an ancient Chinese saying goes, "After making a good start, we should ensure that the cause achieves fruition." The great renew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requires the dedicated efforts of one generation after another. Having created a splendid civilization of over 5,000 years, the Chinese nation will certainly usher in an even brighter future.
此處一開始就引經(jīng)據(jù)典,原文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 語出《詩經(jīng)?大雅?蕩》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承傳的意味很強。實際上,習近平主席在這一場合引用之后不久中國日報網(wǎng)英語點津就曾有發(fā)文進行討論,并提供了蘇格蘭著名漢學家理雅各(James Legge)對這句話及其上下文的翻譯。理雅各的譯文是:
All are [good] at first, but few prove themselves to be so at the last.
鑒于“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”意思實際上與“善始善終”正好相反,即“善始容易,善終難”,因此,我們還可以考慮其它不同的翻譯,比如:
It’s not that there are no [good]starts; seldom can there be (good) ends.
It’s not that no good initiatives have been made; it’s rare that they can be carried to the end.
如果不拘泥于字面,再自由隨意一些,還可以考慮翻譯如下:
Good initiatives are not difficult to find, but accomplishments are rarely seen.
從這些實例可以看出,在當今時事與政務類翻譯中,一般來說帶有詩詞格式特點的中文雖然乍一看有點兒難,對于缺乏經(jīng)驗的學習者來說可能顯得挑戰(zhàn)很大,但實際上不一定像人們想象的那樣“唬人”,因為翻譯的根本要義是“達意傳神”,而不是就語言翻譯語言。這也就是說,在充分理解了原文及其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依據(jù)的基礎(chǔ)上,譯者還是有一定的靈活性和主動權(quán)的。
翻譯中譯者運用其主動權(quán)的目的就是使譯文語言與翻譯的語境更加切合,這是一個必須遵循的原則。就我們這里所討論的“不要人夸顏色好,只留清氣滿乾坤”而言,原文出自元末著名畫家王冕的七絕《墨梅》,本來屬于“畫論”的語境。在新的語境下就必須根據(jù)情況適當變化。譯者正確地改變了三個詞的意思:“顏色”,“清氣”,“乾坤”。如果直譯為color, clear air, heaven and earth就很難理解此處的具體針對性。所以,譯者根據(jù)情況從“畫論”轉(zhuǎn)為“政論”,將“顏色”省去,只翻譯“夸”—complements, 而把“清氣”與“乾坤”分別變通譯為integrity和universe。
所以,從總體上說,這句話的英文譯文明確了輕重,譯出了精神實質(zhì),很值得廣大外語與翻譯愛好者學習。
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,與本網(wǎng)立場無關(guān)。
作者簡介:
翻譯輕重“神”在先,古典翻譯為今人
杜爭鳴,陜西西安人,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翻譯系教授,碩士研究生導師。長期從事翻譯實踐,教學與研究,語言教學法研究。主講英漢對比研究,高級筆譯,高級口譯等研究生與本科生專業(yè)課程。在國內(nèi)外出版專著、譯著及論文約60種。主要代表作有時政用語中譯英釋例》、《翻譯策略與文化》、《英漢互譯原理與實踐教程》、《自然英語學習法》、《Jimmy Du's Essential Chinese》, 《Chinese Language Demystified》等。目前為英國Cambridge Scholars Publishing 特邀中國圖書組稿編輯與主編。
上一篇 : 翻譯談:“不忘初心”的英譯及其它
下一篇 :
分享到
中國日報網(wǎng)英語點津版權(quán)說明:凡注明來